文化故事

CULTURAL STORIES

杜坡山下的“拼命三郎”

日期:2024-06-01 点击:24506

       【1989年4月18日《淄博日报》报道】1989年3月5日大雪盈尺。入夜,淄川城东,杜坡山北麓,松龄路北,探出两道雪亮的汽车灯柱,一辆桑塔纳轿车、两部面包车试探着轮下的积雪,缓缓开出,在“吱吱”的轧雪声中,向城区驶去。 

        大雪封路,上夜班的职工心急如焚。突然桑塔纳轿车停在家门口,人们看到开车的竟是自己的厂长刘石祯,暖流顿时涌上心头。

        灯光明亮的车间,在夜空中露出个个温馨的窗口,雪白的棉线如丝丝琴弦,弹拨出雪月夜曲。杜坡山在梦中又回到了两年前。   

       1987年,淄川区为调整产业结构,决定上一个两万纱锭的棉纺厂。刘石祯被推到了厂长的位子上。原先他一直是与煤打交道,管煤炭的怎能与雪白的棉线有缘分?两种产品 ,一白一黑,两副担子,一肩一个。

       1987年6月8日,“七棉”破土动工。这个投资一千八百万元的工程,钱并不是堆在那里随花随拿。开工初期,资金紧张,既缺钱,又缺物,就只有一面坡。刘石祯不是个等闲人,他从外筹借了200方木材、50吨钢材干了起来。从此,不管昼夜,刘石祯扑在杜坡山下。  

        汗水、智慧,为杜坡山增添了时代的风采。1988年7月16日,“七棉”投产,一面坡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。在那紧张的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,刘石祯没有一天身心不在“七棉”,经常连续工作每天18小时以上,在设备安装期间吃住都在工厂。王念行副厂长记得他与刘石祯一起把办公桌搬到杜坡山下,从此就没了星期天、节假日。刚开工不久,刘石祯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,他只一早一晚在家处理母亲的后事,白天照常上班。厂里仅王念行副厂长知道此事。

       1988年春天,刘石祯从省有关部门得知:我国一位领导人在会见外国客人时,谈到泰国泰纶有限公司想把一个投资几百万美元、两万纱锭的棉纺项目放到中国──这也将是我国与泰国的第一个纺织合资项目,泰方将提供全部设备、原料,且产品包供包销。为了争得这个项目,这位“拼命三郎”不知道倾注了多少心血,付出了多少精力。他曾连续两个多月,几天一个来回,经常是昼夜兼程,一气跑了十几趟北京,千里迢迢,他与年轻的司机交替开车。 

        两个月的奔波,开坏了一辆桑塔纳轿车,终于使这个项目落到了杜坡山下。一位到“七棉”的青岛同行惊讶地说:“按常规,光是研究这个项目也得半年,再把二百四十三颗公章盖上,至少还要半年。你们这么短时间就跑下这个项目,实在叫人难以置信。”刘石祯是怎样跑下这个项目,无需再作具体叙述,只记下这样的事实:

       1988年5月12日,在泰国首都曼谷签订了合资组建841995香港论坛纺织有限公司的协议;9月7日,“泰纶”公司总经理来厂考察;10月,841995香港论坛纺织有限公司诞生了。

       刘石祯的奉献与这个中外合资企业的诞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当“泰纶”公司总经理许植楠先生到“七棉”考察时,便一下看中了杜坡山这块宝地,更看中了刘石祯这个办事雷厉风行的48岁企业家。泰国客人对刘石祯和他的工厂给予高度评价之后,郑重地签订了合资公司的所有文件。
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篇了